教学动态| 朱崇科教授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细读》教学观摩课回顾

Body

       

Image removed.

10月16号上午,中文系(珠海)朱崇科教授于南校园2106讲授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细读》教学观摩课。本次课程对鲁迅小说《肥皂》进行了精读,分别从细读功夫、他人观点、另辟蹊径三方面展开,借此呈现了鲁迅小说的反讽效果,让各位同学直观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言语魅力,并埋下了从普通读者成长为专业读者的种子,此讲吸引了全校十余位教师线上线下旁听。

       课程伊始,朱崇科教授带领同学们通读了一遍《肥皂》全文,在读的过程中一一指出人物的动作、言语、语气,甚至是鲁迅在文章中使用的标点符号,突出鲁迅作品的复杂性、多元性、深刻性和鲜活性。通读完后,朱崇科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前代论者对《肥皂》的理解,进而提出一个问题:即“肥皂”是文明还是欲望?带着这个问题,朱崇科教授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路梳理,小说核心情节包含四个部分,依次是四铭买肥皂回家、买肥皂的起源、四太太拒绝使用肥皂和四太太最终接受了肥皂,从而得出小说的主线即物质四铭的假道学。

       课程进行到中间环节,朱崇科教授从小说的细枝蔓节入手,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,即为什么鲁迅明明可以用情节的递进来揭穿四铭的伪善,但却偏偏设置了很多枝蔓。借此问题,朱崇科教授带领同学们从打压儿子学程、吃饭的风波、拯救人与掘墓人、回归家庭四个小细节入手分析,突出了四铭的自私蛮横以及他的保守心理。这也启发了各位在座的同学,细节的张力能够丰富和深化小说的寓意。

       随后,朱崇科教授指出“肥皂”是特定时期的文明象征,“肥皂”是西方的一个代表商品之一,以四铭为代表的中体西用虚假拥护者讨厌新事物的现代性,却在本能地加快现代性的发展,背后反映的更多是中西方文化位次的升降、更迭和融合。朱崇科教授又将肥皂与三种不同身份女性的结合作为一个凝结点,证明出以传统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的不断削弱。

       一直以来,中文系(珠海)高度重视教学质量,着力打造“金课”。未来,我系将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,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;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、支持和保障力度,积极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。